我們都被蘋果寵壞了。
我們去任何一個電腦展覽,都不會有著:我需要一個意想不到的感覺。但是,偏偏我們去到蘋果的發佈會,我們就要求:蘋果,請你給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意念。事實上,蘋果已經帶來了IT世界太多的衝擊--Mac OS、iMac、iPod、iTunes、Macbook、Macbook Air、iPhone、AppStore...沒有意想不到的Apple發佈會,好像不是Apple搞的。
但有沒有人會留意:沒有意想不到的蘋果發佈會,才是意想不到?
每次蘋果都能給別人驚喜,但為這次不能呢?因為,我們都猜到了。對,大家有看過我的Odin笑談Apple Tablet的話,就知道Odin也猜中了不少--不過,這不是說Odin聰明(嗚...不要擲蕃茄),而是iPad唯一的、或者是最佳的路線就是這樣。的而且確,iTunes和AppStore才是它的未來。
WHAT IS IPAD? IT IS NOTHING BUT...
iTunes和AppStore已經雄霸了行動電腦的界別,它的最大對手所擁有的Apps,還不夠AppStore的一成,而iTunes在音樂界的壟斷更是明顯。不過,這代表蘋果就可以放心了嗎?不是的。雖然AppStore壟斷了行動軟件和音樂商店,但是iPhone的市場佔有率卻離壟斷有很大的距離--對,Odin知道蘋果走的是高價策略,並不會著力去爭取佔有率,但有大家要注意:iTunes/AppStore壟斷,但市場未有壟斷,代表了很多人買智能電話時並不是因為它的App而去買、也不會是為了它的音樂商店而去買。簡言之,iTunes/AppStore即使是壟斷了市場,但它其實是很虛的:因為沒有一個只有iPhone才有的App足以讓用家覺得"非買不可";而iTunes也不是唯一的音樂商店,對蘋果來說,iTunes/AppStore只是一個比較優勢,但絕對叫不上是一個壓倒勝的優勢--這種情況,在AppStore上更明顯。Odin要做文書,就會想用MS office,Odin想做設計,就會想起Mac OS和Photoshop,但是,Odin會想起:我們會為了甚麼App的功能而去買iPhone呢?也許會有的,但絕不是大多數人的意向,而且目前也不會有App,去到像Office或Photoshop這種的重要性。
為甚麼iPhone的Apps未能達到像Windows的水平呢?主因有二:第一,iPhone的性能雖然已經是在智能電話中數一數二,但仍然未能達到Notebook的水準;第二,螢幕太小,使用限制仍然很大。故此Odin認為,即使肯為iPhone編程者遠比Macintosh來得更多,但壓在iPhone上的兩座大山,仍然緊緊的壓著iPhone Apps的長遠發展,這樣只會浪費了AppStore強大的軟件優勢。蘋果為了突破這個困局,唯一的武器、或者是最終極的武器,就是以觸控為賣點的iPad--AppStore既是全球唯一、也是全球最大,為觸控介面而設的軟件庫,這個軟件庫的所有軟件,都是為了觸控而生的,要發揮這個軟件庫的威力,也只有是觸控。所以,為甚麼iPad要採用iPhone OS、而不是Mac OS?某程度上,蘋果並不是為了Tablet而Tablet,而是為了AppStore而Tablet。Odin相信,iPad根本就不是甚麼觸控之王呀、觸控電腦呀,iPad只是一個媒介、一個更大的舞台,把AppStore帶出iPhone/iPod Touch的短小懷抱。
當中第一個將會飛出來的,不會是眾人期待的iBooks,而是一眾觸控遊戲。
IPAD IS A GAME CONSOLE
iPhone/iPod Touch其中一個讓對手恐懼的地方,是它的遊戲--它在遊戲界上的地位,不單是任何智能手機難以相比、更直逼專門的手提遊戲機--PSP和NDS。眾所周知,遊戲機的市場一向都有很大的潛力,但這裡也是一眾廠家的兵家必爭之地,而競爭開始白熱化的兩大時刻,就是1998年前Sony推出的Playstation,開始了次世代遊戲機之戰、以及2004年任天堂推出的NDS,開始了體感/觸控遊戲熱潮。Playstation使遊戲廠商愈來愈著重畫面,次世代遊戲就代表了多邊形之戰,大量的實時向量圖形和渲染計算,讓系統硬件的重要性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但NDS的出現,筆走偏鋒,用觸控設計讓玩家玩得更投入。在這樣的競爭背景下,iPhone卻突然平地一聲雷地殺入遊戲市場,相信就連喬布斯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對於智能手機來說,iPhone/iPod Touch的優勢在於AppStore和強橫的繪圖核心技術(PowerVR SGX535),但對於PSP和NDS來說,優勢卻是遊戲界從未見過的新武器:觸控和重力感應。iPhone透過統一硬件和PowerVR的優勢,在畫質上把Android、Sympian和Windows Mobile也完全拋離;也許iPhone的硬件上未必能比得上PSP,但PSP沒有iPhone的觸控介面和重力感應的優勢;就算是與NDS的觸控介面相比,iPhone那多點觸控電容螢幕明顯更勝一籌,更遑論是配合了重力感應後,更有體感遊戲的味道。再加上極之方便的AppStore,使iPhone/iPod Touch成為了行動型遊戲市場異軍突起的第三勢力,也幾乎是最大的觸控遊戲勢力。
大家也許會覺得Odin對iPhone/iPod Touch的遊戲有點過譽,或是覺得自己不打機,所以不在意它的遊戲能力,但大家可以輕視它、但絕不可以忽略它的意義--AppStore之所以坐大,很大程度上是遊戲App所帶來的。Odin雖然沒有做過統計,但目前幾乎每天在AppStore推出的新App中,大約有一半都是遊戲來的。目前,iPhone/iPod Touch已經目前最成熟的觸控遊戲平台,所有遊戲都必須為觸控介面優化和設計,Flight Control、Defender's Chronicle、Samurai: Way of the Warrior等等大作都證明了觸控遊戲的體驗是傳統遊戲所不能提供的--現在,讓我們回到iPad。在行動市場上,暫時未有大螢幕的觸控遊戲平台:即使是觸控遊戲的老祖宗任天堂也沒有,但是對於愛玩觸控遊戲的玩家來說,愈大的螢幕必然會帶來更愉快的觸控遊戲體驗,而iPad,就帶來更大的觸控遊戲螢幕。以後,Odin玩Defender's Chronicle,可以不用把畫面拉來拉去;玩Samurai: Way of the Warrior時,也可以在敵人被血淋淋的一刀兩斷時看得更清楚了(汗...)。
原來,我們就可以這樣玩遊戲的:在Odin的印像裡,這是一個前所未有過的遊戲市場,一個大型的觸控遊戲市場,而在iPhone上已經證明了這個市場是成熟的;更重要的是,這一個遊戲市場並不需要經過任何試驗和冒險,因為iPad根本就不需再等候任何廠商為它推出遊戲,而只需將iPhone/iPod Touch上受歡迎的遊戲直接帶到iPad上,直接確保了iPad平台的遊戲數量(我們暫時排除了解像度的問題,留待後面才仔細探討)。所以,Odin用一句較難聽的說話去形容這個情況:就算iPad有多爛,但它仍然會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遊戲平台--而這一點,就會確保了AppStore在iPad上的擴張,並將會把iPad帶到Odin笑談Apple iPad的下一部份:iPad根本不是Tablet PC,但它比Tablet PC更Tablet PC。
TABLET PC IS NOT A TABLET PC
很多人都指責iPad並不是一部Tablet PC,因為它用的只是一個殘缺的作業系統:iPhone OS,而不是真正的PC作業系統:Mac OS。Microsoft這十年來很積極去推動觸控電腦,在2002年就努力宣揚它的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也透過Windows CE和Windows Mobile來達至掌上系統的觸控化,但事實上,用了Windows的觸控電腦,的確是全能電腦(All-rounded PC),但是,它算不上是真正的觸控電腦(Tablet PC)--微軟所謂的觸控系統根本就是笑話,細小的選項、細小的圖標、細小的按鈕,使它只是在考驗Odin的手眼協調而已,在加上那個可控的長按等於右擊的設定,更它的觸控體驗完全是惡夢。為甚麼這些Tablet PC並不能帶來很好的操控體驗?無它,所謂的觸控作業系統,只是在桌面系統上加入觸控硬件的支援,但沒有在介面上作出改動;而且,觸控電腦由於一直未有流行,軟件商更一直沒有為自己的軟件介面作出觸控上的優化,使Tablet PC結果只是一部"可以用螢幕點擊的電腦"而已。同樣地,Mac OS也是全能電腦(All-rounded PC)的作業系統,但如果喬布斯真的在iPad上用上Mac OS,難道就可以逃過Windows Tablet的失敗嗎?
很多有看過Odin笑談2009:十大令人失望微腦概念的朋友,都會知道Odin根本就不看好觸控電腦,主因是覺得觸控電腦的用戶體驗不佳。電腦由剛發明的第一天開始,從來都只是為了鍵盤而存在,同時從來都不是為了觸控而存在。大家也許想不到這種為了XXX而存在的重要性:滑鼠概念在1968年推出,後來成為業界標準的機械滑鼠亦在1983年推出,但是,滑鼠的廣泛應用卻要等到1990年的Windows 3.1、以致1995推出的Windows 95開始才始風行。對,滑鼠不能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當時主流作業系統MS-Dos仍然處理以文字為主的Command Mode。但更有趣的是,1982年,當機械滑鼠剛剛現身時,就有一個先知預測到滑鼠將會統治電腦界,而毅然全面推出圖像使用者介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的商業化作業系統,對,大家也猜到,他又是--喬布斯,以及他的第一代Mac OS。可惜的是,第一代的Mac OS未能成功,連帶喬布斯也一起被逐出蘋果。滑鼠的經驗讓Odin知道:新的操控介面要成功,必須滿足兩個重點:1. 作業系統都必須同時配合,例如當時的DOS就使滑鼠抬不起頭;2. 要有足夠的軟件支援,就像Mac OS欠缺軟件支援,有好的GUI也沒用。
IPAD IS A REAL TABLET PC
從這一方面,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為甚麼蘋果不會在iPad上採用Mac OS而改用iPhone OS:iPhone OS的確不是完整的PC系統,但是只有它才能同時滿足上述兩個願望。iPhone OS本身就是目前最佳的觸控式介面(對,我敢說它比Android和Sympian更佳),其次,就是為了它擁有全球唯一、也是全球最大,為觸控介面而設的軟件庫:AppStore。對,用iPhone OS的iPad根本就不是全能電腦(All-rounded PC),但是,就等於滑鼠也不是無敵一樣,觸控電腦其實也不是可以滿足任何任何一個軟件。舉例說:所有與文字輸入有關的軟件,都與觸控無緣:例如程式編寫、撰寫網頁、甚至是做文書處理等等,在觸控介面下都不會有甚麼好果子吃,但是,有很多軟件其實很適合觸控介面的,當中包括繪圖、拍照、修改照片和影片、甚至是查地圖、翻看網頁,觸控介面都會比滑鼠+鍵盤來得更直覺、更好用。故此,不少擁有這些功能的硬件,都自行加上觸控介面,例如照相機的觸控對焦、GPS的觸控地圖等等,對,這些照相機、GPS都不是全能電腦(All-rounded PC),但它是功能性電腦(Functional PC)。
對,說甚麼全能電腦(All-rounded PC)都沒有意思,因為Tablet概念從來就不是能放諸任何全能電腦的軟件上使用。iPhone從來都不是甚麼全能電腦,它需要的是把多種觸控功能電腦,整合在一起的多功能電腦(Multi-Functional PC),而這些軟件亦很明顯在iPhone上取得很好的用戶體驗(就如上圖),然而,即使觸控體驗是多好,但這一切都被iPhone那個細小的螢幕所抵銷了:我們不能繪一張很仔細的圖、也不能點選一些太細小的物件。結果,只有螢幕較大的iPad,才能提供真真正正的Tablet PC的經驗:只有當觸控系統能給與使用者方便,這部電腦才是真正的Tablet PC。事實上,我們是否一定需要一部全能電腦嗎?因為電腦有多全能,還是要看看軟件有多大的功能。排除了Flash的因素(這點晚一點再談),只要有了iPhone的遊戲支持,AppStore就可以在iPad中茁壯成長,只要了有了成功的AppStore,就會有足夠的軟件,只要效能可以的話(又後話了),任何電腦上的可能轉移到iPad上--只要有了AppStore的協助,這種由PC轉移至的速度,甚至會比Macbook更快速!--因為每年15億次下載的,AppStore已經是目前最具商機的軟件銷售點(當然,在AppStore擺賣不等於一定贏利,但還有一個軟件的銷售方法,贏利機會真的會比AppStore更大嗎?)
所以,在AppStore的支援下,其實全能電腦與否其實並不是最大的缺失,因為只要隨著新的軟件出現,新的功能也會不斷踴現,iPad與全能電腦之間的鴻溝會愈來愈少(Multi-tasking和Flash的問題,又留待一會兒再談),看看本來在iWork、iLife都可以從Macintosh轉移到iPad,而且更被Apple修改為Touchscreen-friendly,提供著絕佳的觸控體驗,就知道本來在桌面電腦上使用的各種軟件,絕對有可能變成iPad的新觸控武器;如果未來Photoshop、Illustrator、AutoCAD或Coreldraw移植至iPad的話(可能性?留待困難一章再談),一眾設計師是會很踴躍地打開荷包來購買的--唯一、也是最大的問題是:雖然蘋果可以靠著遊戲去支持著iPad,但iPad是否真的可以捱到殺手級軟件出來嗎?
IPAD'S PERFORMANCE: BARRIER/CARRIER?
Odin為iPad描寫了一個很美好的前景,但這些前景暫時都是幻像。在iPad面前,還要面對分別來自不同難題。但是請大家搞清楚,我說的不是坊間一直強調的甚麼無聊問題:甚麼沒有Multi-tasking呀、沒有HDMI輸出呀、自由度太少呀、不支援Flash呀之類。這些問題,不就是早在iPhone裡存在過的嗎?iPhone沒有Multi-tasking、沒有自由度、不支援Flash,都有差不多三年了,但iPhone一直都是最受注目的Smartphone,除了是Flash的問題還有待商傕之外,喜歡iPhone消費者根本就不會在意這種所謂的"問題"。
這樣說,iPad真的的難題是甚麼?是效能。 Odin說過:螢幕更大的iPad,把壓在AppStore頭上的一座大山(螢幕難題)移走,但是另一座大山:效能,還是老老的壓在AppStore之上。
對,Odin看過iPad的展示,也覺得iPad的效果的確十分流暢,甚至會比iPhone流暢,加上變大了的螢幕,感覺更為愉快。但是:這些Apps都是320x480來的!事實上,iPad目前面對的尷尬困境是:由於iPad的螢幕比iPhone要大,所以iPad的解像度也同時大了,像素大了就直接使軟件需要的資源更大,這也許是大螢幕的宿命:大螢幕=大觸控面版=優良觸控體驗,但是大螢幕=高解像度螢幕=高硬件要求。。雖然,像Facebook等等的Apps是沒有問題,[b但AppStore的殺手級軟件--一大堆對硬件要求甚高的立體遊戲來說,多了的像素就會帶來不少的難題,一個不小心,AppStore殺不了別人,反而被iPad了殺掉了。故此,蘋果也特意採用了更強橫的1GHz處理器,但是,]ARM一直都未能成為全能電腦的首選平台,卻是因為它的效能不濟,iPad這個於全能電腦來說,仍然是一個笑話而已。據說新一代Cortex A9的處理器,在500MHz下可以與Netbook的Intel Atom N270相若,那Apple A4的性能也只是比Netbook好一點點、嗯,也未必及得上CULV的水平吧。要知道用Netbook/CULV來執行PhotoShop/Coreldraw等大型的圖像軟件,都已經不輕鬆,如果Odin幻想要用iPad來取得很愉快的觸控經驗的話,那可能只會很"愉",但不會很"快"。
所以歸根究底,問題還是在那顆Apple A4。--不過,iPad的SoC詳細根本就沒有公佈,我們暫時只以瞎猜。
事實上,一直有很多人在猜Apple A4用甚麼系統來的。一時有人猜是ARM Cortex A9+ARM Mali,一時有人猜是ARM Cortex A9+PowerVR SGX535。,有趣的是,無論那一種說法也好,大家都是猜它用了ARM Cortex A9處理器(iPhone 3GS處理器的新一代),但GPU(圖像處理核心)卻存在不少版本,明顯--大家都知道重點在於GPU。與Google Nexus One經常標榜CPU的不同,Odin認為iPad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視乎遊戲的表現;而遊戲的表現,很大程度上視乎GPU。
還是那一句:大家也許會覺得Odin太重視遊戲,覺得自己不打機,所以不在意它的遊戲能力,但大家可以輕視它、但絕不可以忽略它--因為GPU不單關乎是遊戲的表現,更是iPad能否吃下一些ARM系統平時難以吃掉的大型軟件:這就是利用繪圖核心協助處理軟件運作的GPGPU(General Purposes on GPU)了。透過GPGPU,iPad就有可能利用繪圖核心上大量的著色器進行平行運算,協助、甚至取代CPU的處理,效能的提升甚至會比用上雙核處理器更明顯;如果,iPad能支援GPGPU的話,即使未必能暢地運作全能電腦上的大型軟件,也能更有效地拉近兩者的差距,這樣,iPad才有機會完全成為一部真正的Tablet PC!而上述各個繪圖核心中,肯定能支援統一著色器架構(有助GPGPU運算的架構),只有PowerVR SGX535/545,以及AMD Z430(ARM Mali並沒有公布),當中,更只有PowerVR SGX545支援OpenCL...
如果、真的只是如果--iPad所用的作業系統,支援OpenCL的話?
軟件要進行GPGPU運作,必須透過一些介面支援,而目前有不少的編程介面在競逐成為GPGPU的編程主流,當中包括由nVidia發起的CUDA、Microsoft發起的DirectCompute,以及蘋果發起的OpenCL。如果、真的只是如果--iPad真的支援OpenCL?結果將會如何?蘋果最新的桌面作業系統:Mac OS 10.6 Snow Leopard,是全球首個支援OpenCL的作業系統:如果,真的只是如果,如果iPad能透過AppStore的優勢,使更多的軟件商去支援OpenCL、並進一步協助OpenCL成為業界標準的話?Mac OS會否因而取得更多的軟件,進一步向微軟的Windows 7施壓?甚至在OpenCL的優勢下,引導Mac OS和iPad軟件之間的互相編譯和轉移?Odin幻想到這裡,實在覺得:iPad是否將會成為蘋果的終極兵器呢?它是否會成為AppStore和Mac OS之間的橋樑?
當然,這一切都是想當然耳。不過,有危就有機:蘋果如何處理iPad的效能問題,也許意想不到地會成為關鍵。
IPAD:TOO GOOD TO BE TOUCHED?
誠然,效能的問題也許能夠在技術上被解決,但還有一個問題徵結,是不能用技術來解決的--就是:其實觸控真的是消費者想要的嗎?
對,Odin寫了六千多字,最終還是回歸基本步:其實我們真的需要觸控嗎?Odin發現市場上的觸控電腦,絕大部份都難捨QWERTY鍵盤--不單是Tablet PC,更包括MID和智能電話:明顯地,消費者好像總是放不下鍵盤,甚至像智能手機這樣的小東西,仍然拿笨重的QWERTY鍵盤作為賣點。實體鍵盤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即使是圖像介面橫行、滑鼠無處不在的今天,Odin仍放不下這99個鍵--因為,電腦還是不能離開文字的。沒有了鍵盤的iPad,也許在觸控經驗上會給與我們很大的歡樂,但這種消費性電腦系統,是不可以沒有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甚至是文書處理的,也許iPad的虛擬鍵盤真的比iPhone的好多了,但喬布斯也很清楚它是不能與實體鍵盤相比--否則,他為甚麼還要為iPad推出一個iPad用的官方鍵盤?留意啊,這是蘋果第一次為旗下產品推出官方的非必須配件!治一經、損一經,用家真的會為了增加觸控體驗而犧牲鍵盤嗎?
除了鍵盤的問題,Odin認為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其實觸控真的比滑鼠好用得多嗎?回想起滑鼠的崛起,是多得了簡單易用的圖像介面Windows,滑鼠的成功,圖像介面絕對佔了絕大部份的功勞。不過,Touch-Friendly的介面,真的會比一般採用滑鼠的圖像介面更優勢嗎?Odin並不見得。另外,也許Odin會說觸控體驗的確是很愉快,但滑鼠很不好用嗎?回想1980年代,滑鼠時的興起的確帶來了極大的震憾,因為它比單用鍵盤遠為方便。可是除了一些完全不懂電腦的人之外,一眾電腦用家真的覺得比滑鼠遠為用嗎--我的意思是:對,是好用了,但真的相差很遠嗎?真的值得我們用更多的金錢、更多的耗電量?甚至可能還要犧牲鍵盤,又看不了Flash?換來的,就是略為好用一點的操控體驗?
CONCLUSION
觸控電腦的未來,沒有人會知道--即使Odin自己也是亂猜的。但是,蘋果就願意賭了這一記,而且,它還很巧妙、很精確地下了注碼。骰子是搖了,但暫時未有揭曉:開了之後,我們見到的是1984年的Macintosh,還是2007的iPhone?Odin投蘋果一票--因為,我在蘋果主頁登記了,正等著它們通知,呵呵呵。
Odin歡迎轉載,但敬請注明出處,多謝各位合作。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軟件要進行GPGPU運作 ... " 這一段好像有重複
回覆刪除修改以後 請把這則留言刪掉
謝謝
Anyway GJ ....
已修正了,謝謝你的指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