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Odin笑談iPhone的宿敵(一):緒論

聲明:為了探討iPhone對手目前的困境,內文將主要集中它的負評,我不是說iPhone不是沒有弱點,它的對手也不是沒有優勝之處,但內文不是探討這些問題,所以略過不提。反蘋果的朋友們如果接受不了,請勿內進。


不少分析員認為Smartphone銷量的大爆發,是源自iPhone的推出。iPhone、特別是iPhone 3G銷量急增,但究竟是甚麼人在買呢?我們可以從下圖看見,其實在2008年,其它品牌的智能手機銷量趨勢沒有明顯的大變化,但iPhone 3G的銷量仍然可以突然倍增--這代表這群新增的用戶並不主要來自舊的智能手機用戶(包括iPhone舊用戶以及其它中、高端對手)。對,這一群新客戶是很多廠家從來都沒有想過的新客戶--一群平時並不沉迷於科技產品的客戶,也是一群廠家很陌生的新客戶:消費市場。








在2007年以來,就是這一群新而陌生的新客戶,讓絕大部份的對手都感到很迷惘,盲目地對著iPhone的幻影來模仿、來追逐,坐待iPhone的勢力坐大,並進一步讓iPhone最恐怖的力量逐漸成長--Appstore。到了今天,讓Odin重新再看看iPhone的對手,究竟它們在做甚麼。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IPHONE AND GEEK COMPLEX

自2007年一炮而紅後,iPhone就變成一眾智能手機的假想敵。Odin並不想說甚麼"有競爭、才有進步"的廢話,競爭對任何一個廠商來說都是一項很恐怖的東西。一窩蜂的競爭,帶來嚴重的同質化,然後就是割頸性的價格競爭,最後,就是大廠生存、小廠瓜柴--這一點,華碩和它的Eee PC應該有很深刻的體會。但很有趣地,iPhone沒有淪落在Eee PC那種尷尬環境裡。iPhone真的這麼強嗎?對,它當然是很強--軟硬件合一的作業、強橫的獨家GPU、專利的多點觸控螢幕,不過,iPhone真的那麼強嗎?不會。你問任何一個反蘋果人士、任何一個對手廠商,它都能道出一大堆iPhone的缺點:甚麼系統太封閉呀、沒有多工作業呀、解像度太低呀、不能支援Flash呀等等等...可是,這正好墮進Apple的陷阱裡--對,這些都是極客情意結(Geek Complex)作崇。廠商從來都沒有認真地留意iPhone的消費群要的是甚麼,自己想爭取甚麼類型的消費者,只是懂得i don't,XXX does。



研發智能手機的人、在技術論壇發表評論的人,大多是電腦發燒友,或者說--是極客(Geek)。包括Odin在內,我們很習慣於用電腦的概念去思考智能手機,我們想有更全面的功能、想有更強的效能、想有更大的解像度、想有更大的個性環境、想有更多更多的的要求...不過,都是從電腦用家、甚至是極客的角度看智能手機。結果由2007年開始,iPhone就給一眾極客踩得體無完膚,甚麼沒有自由度、沒有flash、沒有多工作業等等等等,但是iPhone照舊大賣,因為Apple想的並不是極客所想,絕大部份的iPhone用戶也不是想極客所想。iPhone用戶與智能手機用戶不同,它的定位比智能手機更貼近消費市場,iPhone用戶群當中有大量的非專業的電腦用戶--當中包括一群只在意社交網絡的年青人、追求潮流時尚的潮人、追求華麗得體的商家等等,他們大多數僅僅是半專業、甚至是業餘電腦用家,它們並不在意有沒有多工作業、有沒有flash、螢幕解像度有多高、系統自由度有多高,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一部華麗而又易用的手機,而iPhone的大賣,並不是因為所有極客都轉投iPhone,而是因為有大量的半專戶新用戶加入了iPhone行列。



對,iPhone對手的最大困難,不是iPhone有多強大,而是自己--它們只是對著iPhone的幻影揮拳而已。

800x600解像度--高解像畫面放在3.5吋小螢幕上,真的可以讓用家感到更清晰的畫面嗎?ARM處理器能吃下更大解像度的Apps嗎?在小型螢幕上做多工作業真的很愉快嗎?多工作業--沒有了桌面電腦的taskbar設計,用家根本很多時沒有留意到自己有多少個Apps在背景運作,也不容易去關掉已開啟的Apps,用久了只會拖跨系統--大家還記得我們會在Windows Mobile上安裝Icbar、以及在Android上安裝TasKiller,來關閉已多工的Apps嗎?



說對底,iPhone的對手是否考慮過一點:
iPhone是否沒有能力做多工作業?不是,Jailbreak後進行多工,十分流暢啊。
iPhone是否沒有能力做開放系統?不會,因為封閉比開放更難。
iPhone是否沒有能力用高解像螢幕嗎?不會,iPhone比不少高解像的智能手機還要貴。

那麼,為甚麼iPhone "i don't"呢?這是因為很多iPhone的用戶不需要。

這些用戶真的會為了"XXX does"而轉投其它智能手機平台嗎?

走極客路線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並不一定就是壞事:Macintosh走的就很明顯是很成功的Niche Market的策略,而BlackBerry更是成功地從商務這個Niche Market中創出新天的例子。不過,要走Niche Market的廠家,必須要很清楚地自己要的是甚麼顧客,追尋更極端的、Niche的嗜好,就好像Nikon就專業攝影的就要很專注於專業攝影,而不是以用Consumr Market的包裝來做Geek的產品。

THE ORIGIN OF FREEDOM AND DICTATATORSHIP

自由度的問題,將會是決定極客與一般用戶的最大關鍵所在,也是決定了iPhone的敵人的宿命矛盾所在。Odin相信:自由,代表需要思考、需要嘗試、需要面對錯誤、需要自行解決難題;被安排、被支配、被彖養,就能活得更簡單、活得輕鬆--可是,這不是極客想要的生活。極客有的想追求更高的質素、更大的自由度,也有的想挑戰自己的能力、走自己的道路,但走這一條自由的道路,就必然要付出:自由的系統,必然象徵著了更複雜、更不穩定的設定。



由於極客情意結作祟,iPhone的一眾對手們刻意加強了自己的自由度,但自由度的增加就導致系統的複雜化和不穩定化。Web 2.0之父Tim O'Reilly比較過iPhone與Android的系統後,表示iPhone的UI比較直覺,而Android GPhone則需要時間學習(雖然他也表示Android不算難用--不過,不要忘了他也是極客);而開發Facebook App而馳名的Joe Hewitt也表示:"作為開發者,不能寫各種瘋狂的插件、後臺程式以及系統層面的小工具的確是種遺憾,但我認為這種犧牲是值得的...如果你想在用戶端擁有完整的自由,那麼請寫線上程式(web app)。總之,引誘用戶安裝一些有可能損害電腦的軟體,那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相對而言,像Android這樣的極客型對手,穩定性會比較差,對開發者也會更困難,但對於極客來說,這種系統才是有生命力的系統。

Odin不想對自由系統與封閉系統之間作任何價值上的判斷,但顯然易見的事實是:自由與易用不容易平衡。即使你的介面做得多直觀、系統與雲端結合得多完美,只要你是一個自由度高的系統,就要面對設定複雜、系統穩定度下降的問題。對於全能型(All-rounded)的電腦來說,自由度高是一個必要的元素,所以即使蘋果多專利,它的Mac OSX也要把系統開放(不是開源)給用家自由設定;但是智能電話不同,某程度上蘋果只是把iPhone視作為多功能行動裝置,而不是掌上電腦--怎樣說呢?目前的數碼相機、LED電視、汽車管理系統等等電子系統功能愈來愈多,有的甚至可以上網,但是,我們也不會期望它可以做電腦的工作,也不會期望我們可以隨意讀取它的系統檔案--為甚麼我們會期望對智能手機有此期望呢?

對,其實iPhone根本就不是甚麼勞什子的智能手機:
iPhone其實只是一部昂貴、功能強大的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而已;
但是,它的對手花了三年的時間,仍然當它是一部智能手機(Smartphone)...


THE SOFT-HARDWARE PARADOX



究竟,iPhone的宿敵用了三年時間在幹甚麼呢?也許,它們就是用3年時間,嘗試去製造出一部iPhone Killer。然而,這一群iPhone殺手最終殺了誰?,用了三年時間,做了多部iPhone Killer,宿敵們不斷用各種軟、硬件的方式去挑戰iPhone的機能,但是即使是多番的努力都未能成功取得超越,即使是Nexus One採用了數字上比iPhone更強的硬件,但仍然有人認為iPhone的流暢度比Nexus One要高。另一方面,一眾宿敵亦垂涎著Appstore的龐大市場而推出自己的專用軟件平台,甚至合作推出軟件市場,但仍然未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究竟無論在效能上、還是在軟件平台上,iPhone的魅力是甚麼?Odin相信是軟硬件的絕佳配合:統一的硬件架構,就能讓編程者毋須考慮兼容性,盡情發揮固有硬件的性能,這是Macintosh多年來最擅長的技巧--Apple也把它帶到iPhone之上,同時,iPhone OS亦能把iPhone的性能100%的盡用,發揮比同級、甚至是高階硬件更佳的性能。然而,為甚麼在這三年內一直都沒有人留意到統一硬件架構的重要性?老實說,不是iPhone的對手不想,而是不容易做到。統一硬件架構,就代表了犧牲了不同市場區隔:採用高端硬件就要放棄低端硬件,採用電容螢幕就要放棄電阻螢幕,採用800x480解像度就不能用320x480...

然而,習慣多元化策略、每年推出十多款不同規格、不同類元的的廠商,沒有人敢像蘋果一樣,每年只用一部智能電話來賺錢



對,這三年來iPhone的對手主要是Nokia Symbian、Windows Mobile和Google Android(Blackberry走完全不同的商務路線,而Palm的Web OS未成氣候),Nokia旗下銷量最佳的就是的低端電話系統,就如雞肋一樣,想棄又發現它其實味道很好;而Windows Mobile和Android就身不由己,它們只負責供應作業系統,客戶願意用就好了,甭管它是甚麼來的:有高端的、低端的、更有是大型的觸控螢幕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誰能阻止它們?

事實上,宿敵們為了克服不同硬件帶來的障礙,各廠商開始了軟/硬件的結盟運動:為了為甚麼要統一硬件就要建立聯盟?很簡單:當硬件統一後,供貨商的貨源就會變得單一,這不但使自己的命脈被握在固定的供應商上,貨源的質素/速度/成本變動將會對自己品牌的產品帶來嚴重的影響。故此,Odin目前正見到兩個新的軟/硬件聯盟慢慢浮現:Google/Qualcomm聯盟(Android)以及Nokia/Intel聯盟:例如Nokia就將自己旗下的智能手機業務分為高低端,低端的用Symbian,高端的Maemo則高調地與Intel合併為MeeGo;而Google在本年宣稱是展示Android的統一標準,高調地推出Qualcom Snapdragon的Nexus One。Microsoft也在本年宣佈推出Windows Phone 7,也表示會採用統一的硬件架構(雖然未宣佈是那一家)。

GLANCE TO FURTURE

還是那一句:要統一架構,就代表自己的產品將要面對同質化的環境,就要犧牲多元化的市場策略--這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策略,更需要龐大的消費市場去支持。誠然,這一點就要靠著宿敵們的覺悟:它們仍然要針對i don't來走,還是用自己的統一硬件來與已經根深蒂固的iPhone,在高端消費市場上拼過你死我活?Odin將會在未來分別審視Android/Windows Phone 7/Nokia Series,探討它們如何尋自己的路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