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那就是:iBook Store。當絕大部份的全球媒體都把眼球焦點放在iBook上是,Odin很直接告訴你:電子書的未來不應該是這樣。
EBOOK CARRIER IS MEANLESS
Odin是一個重度電子書使用者:無論是乘車、吃飯、陪老婆購物,甚至是坐塔時(笑),手上總是看著電子書,但是:Odin並沒有甚麼Kindle之類的電子書、更遑論是iPad了。那Odin說自己是那一門子的重度使用者?對,我是重度使用,但我用的是PDA。對,我最初用的是第一代Sony Clie、然後是Acer N10、再接著的是HP IPAQ,然後是iPhone--除了iPhone之外,Odin用PDA的90%時間,都是看電子書;而iPhone嗎?也有50%時間在看電子書。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電子書並不等於Kindle、也不等於iPad。相反,與iPhone相比,iPad根本就不是一個更理想的電子書載體。Odin不是說那些覺得iPad是電子書革命的朋友是錯了,但大家不要告訴我甚麼"螢幕大了,不是看得更舒服嗎?"之類的廢話。作為一個重度閱讀者,Odin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螢幕大小對文字閱讀者來說根本不是甚麼問題,小說/雜誌/報紙上的文字可以遠比電子書更小!看書翻頁,也不是一個很困難的動作!如果你真的不滿意,這證明你不是一個文字中毒者,根本就只是用電子書來看漫畫而已。
我們要搞清楚一點:為何我們要看電子書、而不看傳統書籍?排除了甚麼懶偉大的環保因素,就只有--方便--Odin可以在任何時間,隨手一抽就可以取出來看,我不用帶著磚頭似的書籍(看過舊版金庸小說的朋友,鐵定知道它的重量);我也不用在包包裡再東找找、西找找自己的書籍。從這個角度看,電子書反而應該是愈小愈好!智能手機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電子書呎吋,而PDA/MID/Kindle已經是極限了,iPad嗎?你真的要從小褲褲中提iPad出來嗎?還是在等太太逛街逛上數小時的時候,用來鍛鍊臂力之用?iPad真的電子書使用者很吸引嗎?在呎吋和重量上,一點也不吸引;那我們需要iPad來看書嗎?對於Odin這種重度文字中毒者來說(對啊,Odin的笑談不是動輒數千字嗎?),任何特效都是Bullshit:我是來看書的,我不管它翻頁還是翻枱,吸引眼球的還是文字內容;那顆Apple A4處理器呢?對不起,我要的是文字,要顯示文字嗎?甚麼文曲星字典機也可以了,我才不管它是1GHz還是1MHz的處理器。
所以,電子書用甚麼載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書本的內容。
KINDLE'S REVOLUTION
既然PDA/Smartphone已經足以成為電子書迷的心頭好,那為甚麼Kindle會大賣特賣呢?請大家不要告訴Odin是因為E-ink。就說Odin再重度使用也好,也做不出一整天都盯著電子書不放的白痴舉動,無論E-ink有多省電,它都只能讓大家出差時帶少一個變壓器而已,別無其它。
Odin再次很負責任的跟大家說:請大家把目光放在重點:為何我們要看電子書、而不看傳統書籍?重點仍然是--方便。那Kindle與PDA或一般傳統書籍相比,方便之處是甚麼呢?方便在:添置新書。無論傳統書籍多薄、多輕,Odin要換一本新書,最後也是要老老實實地跑到書店光顧,退一步來說,懶惰的Odin透過網上訂購吧,那還要等上三五七天,老老實實等待書店把書寄來之餘,還要笨笨的讓速遞公司賺上一筆小費。但是,Kindle呢?Amazon大神讓我們安坐家中,就可以透過網絡把新書下載到Kindle上,Odin就可以躲躲懶地即時看到最新的書籍,唯一的壞處可能是Odin以後運動量大減,坐圍向四十吋發展而已。
那PDA呢?你見到坊間有很多以TXT/DOC/PDA格式的新書出售嗎?沒有怎辦?自己逐頁掃描或打字、然後帶出街吧!那好,如果你把二十大冊、合共一千多萬字的"銀河英雄傳說"搞定之後,也許作者田中芳樹已經雙腳一伸、駕鶴西去了。Odin沒有這麼多時間,不如去內地網站下載那些甚麼"XX會員手打"的電子書(這也是Kindle在亞太地區銷量不佳的其中一個原因)...對啊,但你見過內地的電子書有英文版的嗎?那些G點小說坊呀、沸X文學網站不怕被作者告上法庭,但海外的站長還蠻怕死的,就連Google這樣的大公司,在Google Book要"無贘"地給你掃描一下舊書也搞到焦頭爛額,那甚麼"哈你波突"又如何?。
對,Kindle帶來的書籍革命,絕對不是甚麼勞什子的電子墨水(E-ink再好,也不及真正的墨水"省電"),而是賣書的渠道。難聽一點的說:只要Microsoft的Market Place或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能搞定作者在它們的平台上賣電子書的話,那裡還有Kindle的的位置?但是,它們硬是搞不到--因為Amazon就是全美國最大的書籍銷售商,它就擁有這些電子書的版權!(所以說Sony搞的甚麼Edition系列電子書就是史上最大的笑話:你不能讓我們看哈你波突,那Odin就會因為你的電子墨水是日本出品,就轉看Google書庫中喬哀斯《尤里西斯》那種看極也看不明的"偉大不朽"的文學作品嗎?)
IPAD'S REVOLUTION
雖然說Android搞不定、Microsoft搞不定,但是,無所不為的喬布斯卻搞得定,哦,對不起,不是老喬搞得定,而是別人還要自動送上來給它搞一搞,對啊,Kindle已經登陸iPhone了,我們可以直接透過Kindle Apps,在Amazon付費下載電子書啊(雖然並不方便,版本也不完全)。如果是這樣的話,iPhone不就是已經成為一部很好的電子書嗎(漫畫例外吧)?老喬還搞甚麼iPad?搞了就算,還搞甚麼iBook?搞就搞,還有甚麼1GHz的Apple A4幹甚麼?
對老喬要搞,但他的目的很明顯不是為了電子書。
這是甚麼年代了,還看甚麼電子書?時代不同了,大家也不想光看文字吧(所以才有很多人用電子書之名,來看電子"漫畫"書),重點還是電子書的互動和多媒體變化。大家可以看看以下的影片(沒有時間聽英語的朋友,請直接跳到1:30秒好了):
國內的朋友請點我看優酷視頻
喬布斯說過電子書沒有前途啊,對啊,光是搞電子書就動到iPad,不是殺雞動牛刀嗎?所以,他不是在搞電子書,而是互動多媒體的文字傳媒!。事實上,較低層次的新表現方式已在iPhone上出現了,例如國內的"男人裝"雜誌,就造出了傳統雜誌所做不來的有趣排版方式,而香港蘋果日報更可以在閱報的同時,即時就可以看見視頻了--iPad就是因為互動多媒體書籍才需要有更大的螢幕,也需要有更多花樣的電子書效果,更需要有更快的處理器!否則,電子書嗎?不是一部字典機就可以嗎?也許,這種互動多媒體的表現方式對小說作者來說並沒有帶來甚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傳統的印刷傳媒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衝擊。當我們留意到壹傳媒動新聞這種有異於傳統印刷媒體的表現方式時,就會發現其實傳統印刷媒體早就在網絡世代的威脅下作出不同的嘗試;然而,手提電腦太笨重,而智能電話螢幕又太細(相比電子書的情況嚴重多了),iPad才是真正的新媒體,也比只有那些爛鬼E-ink更重要的文字媒體革命;但電子書嗎?我還是看Kindle好了。
CONCLUSION
對Odin來說,我從來都沒有打算談太多iPad作為電子書方面的概念,因為iPad並不是一本好的電子書;但是,iPad透視了文字傳媒的未來方向,這比iPad是否比Kindle好更實在的問題。
.
.
那就是:iBook Store。當絕大部份的全球媒體都把眼球焦點放在iBook上是,Odin很直接告訴你:電子書的未來不應該是這樣。
EBOOK CARRIER IS MEANLESS
Odin是一個重度電子書使用者:無論是乘車、吃飯、陪老婆購物,甚至是坐塔時(笑),手上總是看著電子書,但是:Odin並沒有甚麼Kindle之類的電子書、更遑論是iPad了。那Odin說自己是那一門子的重度使用者?對,我是重度使用,但我用的是PDA。對,我最初用的是第一代Sony Clie、然後是Acer N10、再接著的是HP IPAQ,然後是iPhone--除了iPhone之外,Odin用PDA的90%時間,都是看電子書;而iPhone嗎?也有50%時間在看電子書。我們要搞清楚一點:電子書並不等於Kindle、也不等於iPad。相反,與iPhone相比,iPad根本就不是一個更理想的電子書載體。Odin不是說那些覺得iPad是電子書革命的朋友是錯了,但大家不要告訴我甚麼"螢幕大了,不是看得更舒服嗎?"之類的廢話。作為一個重度閱讀者,Odin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螢幕大小對文字閱讀者來說根本不是甚麼問題,小說/雜誌/報紙上的文字可以遠比電子書更小!看書翻頁,也不是一個很困難的動作!如果你真的不滿意,這證明你不是一個文字中毒者,根本就只是用電子書來看漫畫而已。
我們要搞清楚一點:為何我們要看電子書、而不看傳統書籍?排除了甚麼懶偉大的環保因素,就只有--方便--Odin可以在任何時間,隨手一抽就可以取出來看,我不用帶著磚頭似的書籍(看過舊版金庸小說的朋友,鐵定知道它的重量);我也不用在包包裡再東找找、西找找自己的書籍。從這個角度看,電子書反而應該是愈小愈好!智能手機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電子書呎吋,而PDA/MID/Kindle已經是極限了,iPad嗎?你真的要從小褲褲中提iPad出來嗎?還是在等太太逛街逛上數小時的時候,用來鍛鍊臂力之用?iPad真的電子書使用者很吸引嗎?在呎吋和重量上,一點也不吸引;那我們需要iPad來看書嗎?對於Odin這種重度文字中毒者來說(對啊,Odin的笑談不是動輒數千字嗎?),任何特效都是Bullshit:我是來看書的,我不管它翻頁還是翻枱,吸引眼球的還是文字內容;那顆Apple A4處理器呢?對不起,我要的是文字,要顯示文字嗎?甚麼文曲星字典機也可以了,我才不管它是1GHz還是1MHz的處理器。
所以,電子書用甚麼載體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書本的內容。
KINDLE'S REVOLUTION
既然PDA/Smartphone已經足以成為電子書迷的心頭好,那為甚麼Kindle會大賣特賣呢?請大家不要告訴Odin是因為E-ink。就說Odin再重度使用也好,也做不出一整天都盯著電子書不放的白痴舉動,無論E-ink有多省電,它都只能讓大家出差時帶少一個變壓器而已,別無其它。
Odin再次很負責任的跟大家說:請大家把目光放在重點:為何我們要看電子書、而不看傳統書籍?重點仍然是--方便。那Kindle與PDA或一般傳統書籍相比,方便之處是甚麼呢?方便在:添置新書。無論傳統書籍多薄、多輕,Odin要換一本新書,最後也是要老老實實地跑到書店光顧,退一步來說,懶惰的Odin透過網上訂購吧,那還要等上三五七天,老老實實等待書店把書寄來之餘,還要笨笨的讓速遞公司賺上一筆小費。但是,Kindle呢?Amazon大神讓我們安坐家中,就可以透過網絡把新書下載到Kindle上,Odin就可以躲躲懶地即時看到最新的書籍,唯一的壞處可能是Odin以後運動量大減,坐圍向四十吋發展而已。
那PDA呢?你見到坊間有很多以TXT/DOC/PDA格式的新書出售嗎?沒有怎辦?自己逐頁掃描或打字、然後帶出街吧!那好,如果你把二十大冊、合共一千多萬字的"銀河英雄傳說"搞定之後,也許作者田中芳樹已經雙腳一伸、駕鶴西去了。Odin沒有這麼多時間,不如去內地網站下載那些甚麼"XX會員手打"的電子書(這也是Kindle在亞太地區銷量不佳的其中一個原因)...對啊,但你見過內地的電子書有英文版的嗎?那些G點小說坊呀、沸X文學網站不怕被作者告上法庭,但海外的站長還蠻怕死的,就連Google這樣的大公司,在Google Book要"無贘"地給你掃描一下舊書也搞到焦頭爛額,那甚麼"哈你波突"又如何?。
對,Kindle帶來的書籍革命,絕對不是甚麼勞什子的電子墨水(E-ink再好,也不及真正的墨水"省電"),而是賣書的渠道。難聽一點的說:只要Microsoft的Market Place或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能搞定作者在它們的平台上賣電子書的話,那裡還有Kindle的的位置?但是,它們硬是搞不到--因為Amazon就是全美國最大的書籍銷售商,它就擁有這些電子書的版權!(所以說Sony搞的甚麼Edition系列電子書就是史上最大的笑話:你不能讓我們看哈你波突,那Odin就會因為你的電子墨水是日本出品,就轉看Google書庫中喬哀斯《尤里西斯》那種看極也看不明的"偉大不朽"的文學作品嗎?)
IPAD'S REVOLUTION
雖然說Android搞不定、Microsoft搞不定,但是,無所不為的喬布斯卻搞得定,哦,對不起,不是老喬搞得定,而是別人還要自動送上來給它搞一搞,對啊,Kindle已經登陸iPhone了,我們可以直接透過Kindle Apps,在Amazon付費下載電子書啊(雖然並不方便,版本也不完全)。如果是這樣的話,iPhone不就是已經成為一部很好的電子書嗎(漫畫例外吧)?老喬還搞甚麼iPad?搞了就算,還搞甚麼iBook?搞就搞,還有甚麼1GHz的Apple A4幹甚麼?
對老喬要搞,但他的目的很明顯不是為了電子書。
這是甚麼年代了,還看甚麼電子書?時代不同了,大家也不想光看文字吧(所以才有很多人用電子書之名,來看電子"漫畫"書),重點還是電子書的互動和多媒體變化。大家可以看看以下的影片(沒有時間聽英語的朋友,請直接跳到1:30秒好了):
國內的朋友請點我看優酷視頻
喬布斯說過電子書沒有前途啊,對啊,光是搞電子書就動到iPad,不是殺雞動牛刀嗎?所以,他不是在搞電子書,而是互動多媒體的文字傳媒!。事實上,較低層次的新表現方式已在iPhone上出現了,例如國內的"男人裝"雜誌,就造出了傳統雜誌所做不來的有趣排版方式,而香港蘋果日報更可以在閱報的同時,即時就可以看見視頻了--iPad就是因為互動多媒體書籍才需要有更大的螢幕,也需要有更多花樣的電子書效果,更需要有更快的處理器!否則,電子書嗎?不是一部字典機就可以嗎?也許,這種互動多媒體的表現方式對小說作者來說並沒有帶來甚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傳統的印刷傳媒來說卻是一個很大的衝擊。當我們留意到壹傳媒動新聞這種有異於傳統印刷媒體的表現方式時,就會發現其實傳統印刷媒體早就在網絡世代的威脅下作出不同的嘗試;然而,手提電腦太笨重,而智能電話螢幕又太細(相比電子書的情況嚴重多了),iPad才是真正的新媒體,也比只有那些爛鬼E-ink更重要的文字媒體革命;但電子書嗎?我還是看Kindle好了。
CONCLUSION
對Odin來說,我從來都沒有打算談太多iPad作為電子書方面的概念,因為iPad並不是一本好的電子書;但是,iPad透視了文字傳媒的未來方向,這比iPad是否比Kindle好更實在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