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Samsung Q1EX之VIA Nano效能全港獨家測試

INTRODUCTION

.硬碟真的不太行...
.三個測試軟件、三套說法,誰才正確?
.CPU的效能應該是有所提升的;
.記憶體傳輸應該是較差的;
.繪圖遠勝Atom,但仍然不算得是好;
.實際應用上,Q1EX與更高級的Netbook相約;如果是更強橫的NC20呢...
.噢,重點可能還是在續航力。

鳴謝:SKY大神借出Q1EX作測試之用。





我們用過CPU-Z及Everest看過Q1EX的資料,現在要為Q1EX及其VIA Trinity(VIA Nano+VX800)平台做一次最嚴格的挑戰:我們要Q1EX的1.2GHz U2500的UMPC系統,越級挑戰Netbook的Atom N270及Z530系統。

HARDDISK

在進行正式測試之前,Odin先要聲明一下:以下所有測試都在使用了Flashpoint提升了硬碟速度下進行的。

因為Q1EX始終是一部UMPC,它很難加入SATA硬碟的緣故,所以它只好用較慢的PATA硬碟介面。


Q1EX並沒有採用UMPC/MID常用的SSD,而改用1.8吋的4200轉傳統硬碟,導致運作速度遠比正常為慢。故此,為免因為硬碟的關係拖低了測試準確性,Odin利用Flashpoint加大了硬碟緩衝,略略提升了硬碟效能。

OVERALL

我們先用慣常使用的Crystalmark 2003測試一下:

它的得分與Viliv S5及UMID Mbook等MID相約--始終大家都是超便攜機種嗎。但是細心看一看的話:Q1EX的硬碟大敗於一眾MID,但運算效能(ALU及FPU)與Atom Z520相約,略遜於N270系的Netbook,但Direct2D及OpenGL等繪圖效能則遠勝於一眾Atom機種--看來VIA平台的長處是繪圖能力嗎?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改用Passmark去測試的話,卻有著很不同的結果:它不但比Viliv S5等一眾Atom Z520的要強橫,而且更比跑1.6GHz Atom Z530的Dell Inspiron 12以及Atom N270的NC10都要強,Q1EX成為最強橫的超便攜機種!再看看細分則更好玩:除了兩者都一致認為Q1EX的4200轉硬碟不濟之外,Passmark反而認為Q1EX的VIA Nano運算能力比N270更強,但2D繪圖能力卻較弱--真奇怪!

坊間一直質疑測試軟件有優待Intel之嫌,使VIA Nano的評分變低之說,那究竟VIA Nano能力究竟是怎樣的?讓我們再深入研究VIA Nano的能力,並用真正的軟件測試一下Q1EX的潛能。

CPU COMPUTING

首先我們再利用一下Passmark的數據,看看Q1EX的運算能力:

從單純的計算能力看,Nano即使是頻率較低,但仍然能越級擊敗更高頻率的Z530及N270,算術邏輯能力及多媒體指令方面均大獲全勝,但號稱擁有全球最強浮點計算器的Nano,卻在浮點運算上略遜於Atom N270及Z530--但仍然比同級的Z520要強。


可是,Nano在實際應用環節上,卻敗給包括Z520在內的一眾Atom系統,特別在壓縮和加密能力方便更是遠遜於同級的Z520。

有趣的事陸續有來:我們再用Everest做測試,嘿嘿:

在Everest的測試下,Nano的算術運算能力大敗給Atom N270,即使Nano採用了改良了的分支預測能力,但在CPU Queen測試(計算國際象棋的皇后之步法,用來測試CPU的分枝預測能力)都是大敗,而2D圖片處理的CPU Photoxx、壓縮處理的CPU ZLib都不敵N270。

但好笑的是:Nano的加密能力卻是驚人的高--有多驚人?接近Intel最強四核的i7!據知Nano擁有VIA PadLock Engine能力,有加密的硬體加速能力,Odin亦試過利用7-zip來進行256字的加AES加密測試,結果亦的確遠比Atom N270快很多--估計Passmark並沒有支援PadLock硬體加速功能,使它未有測出這一點。


另一個趣緻的結果是:在Everest的浮點計算測試也與Passmark完全相反,Nano U2500略勝於N270。Everest分別利用Julia、Mandelbrot及SinJulia三種分形圖,分別計算CPU的單精度(32bit)、雙精度(64bit )以及延伸精度三者,Nano在單精度略遜於N270,但雙精度方面卻是是N270的2.5倍之譜!僅在延伸精度上稍遜而已。然而,我們能說其它的測試軟件不支援64bit的浮點計算嗎?不會的,Crystalmark也支援Mandelbrot計算--那究竟誰是誰非呢?

CACHE AND MEMORY


我們再看看Passmark給Trinity平台在記憶體控制上的能力。結果與Crystalmark愔合,兩者都指出Trinity平台的記憶體效能平平--與VIA舊款的C7-M處理器及其VX700晶片組相約。Trinity在記憶體控制方面未能帶來進步嗎?又不是的,總體而言仍然比MID用的Z520+US15W的要好一點點。


但在Everest上又有不同的結果--雖然Trinity平台仍然遠不及N270+945GSE,但寫入速度上又出奇地較強。


但在延遲值上,Trinity仍然不及Atom N270--Odin懷疑與它那奇快的頻率和時序表有關。另外,看看L1/L2 Cache的延遲值,VIA Nano亦較Atom為差。


從Everest的測試中,我們可以見到本身只用較低階Write-Through的L2 Cache速度,已經比跑較高階Write-back的Atom要慢,但同樣屬Write-back的L1 Cache,Nano都比Atom要慢一點--可能是電晶體的質素問題吧!

不過我們知道,即使Nano的L1/L2 Cache的傳輸速度真的較慢,但多出一倍的Cache仍然足以讓它幫助到CPU快速運算。

GRAPHIC

從先前的Crystalmark測試,測出Trinity平台與Atom相比,強於2D繪圖、弱於3D繪圖,但Passmark的結果又剛剛相反,Nano在2D方面較弱,但在OpenGL等3D能力方面較優。何者為真?


Odin先用Cinebench測試:雖然Nano和Atom N270/Z530都採用了類似的超序指令技術(超純量VS超執行緒)單在向量圖渲染方面,Nano的超純量看來不及Atom超執行緒,雙邏輯核心似終較優勝,哈哈。不過Atom不要太快開心,OpenGL的成績,剛好與Crystalmark的相反,Nano較強呢--更遑論是只有30多分的Z530了。


Odin再用3DMark06進行測試,相比起僅為80多分的N270及90多分的Z530,Nano得到的125分無疑是較佳的一個吧。不過,Nano也不要開心得太早--僅僅只有120多分,要用來打3D遊戲?還是省省吧。


我們也曾說過:影片播放方面依舊是未能開啟硬解--即使我們用DXVA檢查過,該影片是絕對能被Chrome9 HC3的硬件所支援的!

REAL WORLD TEST

為了排除測試軟件可能出現優待Intel的結果,Odin再進一步利用自己的Odin Test,透過現實的軟件進行一些工作測試,結果如下:

排除了Atom N270在Coreldraw Test出現離奇的47秒速度(Atom N280需時81秒),以及因為測試方法錯誤而取消掉的Z530多工作業測試,Nano除了在壓縮能力做得不好之外,其它部份均略勝Z530,能與N270並駕齊驅,更在多工作業上勝出一籌--留意的是:Nano在較差的壓縮能力下仍然有更快的多工壓縮速度,這證明了Nano的多工作業能力更是遠勝Atom N270的!

更值得留意的是--Nano U2500用的僅是UMPC級的1.2GHz版本,而非NC20所採用的Netbook級1.3GHz+的U2250!

誠然,Odin在實際應用的情況又如何呢?首先,Odin對電腦的要求並不高,我可以忍受某些軟件一次過需要良久的讀取時間,但是我不能忍受頻密的停頓--簡單來說,我不介意檔案/程式開啟時間較長,但我不能忍受系統間歇性的失去回應(即俗稱的Lag機)。相比起1.3GHz的Z520仍然略有極輕微的Lag機情況、1.6GH的Z530還會隱隱有點不順,1.2GHz的Nano卻是順暢如普通Netbook,感覺就如一般Atom N270相約呢。

POWER-SAVING MODE

更好玩的是--如果說N270進入了節能模式,鎖死在半頻(799MHz)運作時,它的操作流暢度大受影響,Lag機的情況頻密發生;但Nano卻在進入半頻(899MHz)時,它仍然流暢得不像以頻率下調了一樣,讓Odin十分驚訝。故此,Odin再特意測試了它進入了半頻模式後的情況:


從Crytalmark看,節能模式的Nano與在節能模式下的Atom差不多,沒有甚麼分別。



但在Passmark之下,半力出擊的Nano的得分,雖然已經遠遠落後於N270,但居然在總分上比起全力出擊的Viliv S5(Atom Z520)還要高,即使單在CPU的得分,都仍然是十分接近--這證明了Nano在每一運作周期下的效能都比Atom要高!

不過,也許更重要的是它在節能模式下可以玩多久呢?在這裡,Odin先要賣一個關子了。

NETWORK

最後,我們再看看Q1EX所用的802.11b/g無線網絡卡的表現:

13.44Mbps雖然不算很高,但對於b/g的Wifi來說已經算是不過不失。

VERDICT
無疑,不同的測試軟件對於Q1EX及其Nano的評價都很不同,但Odin綜合了各家的成績並配合了自己的親身測試,認為Nano的能力絕對比Atom Z530要佳,平均來說與Atom N270相約,但部份效能則各有所長--不過,大家不要忘記,Q1EX這回與VIA Nano是越級挑戰呢!如果是NC20與Nano U2250 1.3+又如何呢?真令人期待。

不過對於廠商來說,提升效能並不困難,難的卻是如何提升每一瓦特的效能。所以,重點仍然是--究竟Nano的續航力表現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待續:Q1EX實用性測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大的螢幕遇上更輕盈的機身;
.Samsung教你如何成功為更熱的處理器降溫;
.Nano的續航力不是更長、不是更短,而是更奇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